山东省大型纺织集团的新旧动能转换与非织造新技术研发和决策
服务目标
充分利用山东传统纺织集团公司在产业链整合的优势经验和积累,拓展到一个大容量,稳健增长,且介入新时期“大健康”, “高端装备”等新领域,打造下一个稳健发展的业务增长点和新的公司运作平台,实现传统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并以新兴技术为新业务的培育注入了原动力。 本项目以青岛大学非织造创新研究院为支撑,联合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材料科学学院的科研力量,并综合产业纺织品的国际国内行业经验和技术,市场储备,对山东省传统企业提出针对性的新型非织造技术,促进相关业务的转型和集团业务的拓展。研究团队在非织造技术和产品领域积累了超过数十年的材料研发和全球运作经验,能够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项目选择中提供全面的技术,产品,市场分析,帮助制定适合于相关企业集团的宏观战略和项目执行方案,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服务内容
1.行业终端市场和技术分析
2.集团公司战略拓展的方案之一---公司并购方案
3.集团公司战略拓展的方案之二----绿地建设方案
服务对象
山东传统纺织集团公司
责任人
宁新:青岛大学教授
电话:0532-85953572
邮箱:xning@qdu.edu.cn
所属科研机构:非织造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
全海深背景下深海脐带缆等管线结构的轻量化
服务目标:
陆地为过去几百年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然而陆地面积和资源数量的限制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危机感的驱赶下,向海洋索取,向其他星球索取成为人类不断探索的方向。其中,占地球面积近70%的海洋成为人类最可靠、最直接的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从空间分布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海水以及海水中的资源,包括波浪能、渔业资源等,另一部分就是海底的资源,包括海底的矿物质资源等。延续陆地的开发模式,海底的矿物资源成为首当其冲的开发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大部分都位于较深的海域。海洋的深度极大的限制了陆地相关装备的使用,开发轻量化相关的设备,成为海洋开发的瓶颈,特别是起到连接和传输作用的管线的轻量化,更是成为深海开发的第一步。本项目充分结合纺织材料轻量化的优势,结合纺织学科在织造、编织、非织造等领域的成熟技术优势,通过学科交叉和技术复合,开发出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量的深海勘探开发用脐带缆等管线结构,为深海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信号、能量和物质的传输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服务内容
1.轻量化脐带缆产品和相关技术支持
2.轻量化管线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估
3.轻量化脐带缆和管线相关性能的检测
服务对象
1.海洋科考单位,如国家海洋局系统、中船重工系统、海洋研究相关高校等
2.海洋资源开发单位,如中海油、中石化以及中集来福士等海洋平台设计开发单位
责任人
宁方刚:青岛大学讲师
电话:0532-8595-7336
邮箱:edward1654@163.com
所属科研机构
非织造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
服务山东省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企业
服务目标
贯彻中国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以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增强非织造材料产业创新能力,优化非织造材料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非织造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产业迈向世界中高端。
服务内容
1、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咨询
2、新型功能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开发
服务对象
山东省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企业
责任人
闫旭:青岛大学副教授
电话:0532-8595-7336
邮箱:qdyanx@163.com
所属科研机构: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
从传统纺织到智能纺织
服务目标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纺织品,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遍布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国家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需要将科技与传统技艺融合,增加传统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从纤维原材料、加工工艺、后整理技术等多方面实现传统纺织的智能化。
服务内容
1.智能纺织材料的开发,在传统纺织材料中添加石墨烯、碳纤维等成分,利用新材料在力学、电学性能方面的优势,提高纺织材料的各项性能,增进其在智能化传感、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2.智能纺织工艺研发,在传统纺织工艺水平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提高纺织工艺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服务对象
纺织企业、纺织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如科技、工信及发改等部门。
责任人
郑杰:青岛大学讲师
电话:0532-8595-7286
邮箱:qdzhengj@qdu.edu.cn
所属科研机构: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
传统纺织行业的凤凰涅槃——功能复合纤维材料的开发
服务目标
自古以来,人们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很长时间以来,纺织业具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历史上,得益于海上贸易的兴起,上海、天津、青岛,俗称“上青天”,是我国传统的纺织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纺织行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乃至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助力纺织行业的涅槃重生,需从基础的纺织材料入手,开发功能复合纤维,丰富纤维及纺织品的性能,拓展其在新兴行业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医疗卫生、能源环境等。
服务内容
1. 纤维用新材料的开发,包括新型有机/无机聚合物、共聚物、改性物(化学或物理改性)等,开发其纺丝成型方法,研究纺丝过程出现的问题、现象及其机理。
2. 双组份纤维的熔喷和纺粘制造及工艺,制备高卷曲度、蓬松度、手感好的纤维用于医疗卫生材料、过滤材料等。
3. 功能纤维的工艺装备,从实验室到车间(工厂)的中试放大及生产服务。
4. 功能纤维及其织物的后整理,包括表面处理、热处理等
服务对象
纺织纤维行业企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及政府政策指导部门——科技、工信及发改等部门
责任人
何宏伟:青岛大学讲师
电话:0532-8595-7336
邮箱:hhwpost@163.com
所属科研机构:非织造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
可穿戴柔性储能电池在夜间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服务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夜间运动逐渐增多,包括夜间骑行、跑步、爬山等等,目前,由于传统穿戴衣物无法通过自身发光做出警示,造成大量夜间运动的伤亡事故。通过导电纤维,储能纤维材料的合理编织技术,配合柔性储能器件,制备可穿戴柔性储能电池。可穿戴柔性储能电池可以通过走路、抬手等摩擦动作,将产生的电能收集储藏起来,夜间通过低能耗的灯光做出警示作用,既可以提高运动人员的安全,又可以防止一次电池产生的污染,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环保要求。并且对于传统纺织行业科技化转型,以及纺织企业与新能源企业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服务内容
1、传统纺织企业的科技化转型
2、传统纺织企业与新能源企业整合
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服务对象
相关纺织、能源企业、热爱夜间户外运动的人员
责任人
石川:青岛大学讲师
电话:0532-8595-7336
邮箱:chuanshi@qdu.edu.cn
所属研究机构: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
纺织工业转型升级驱动的新旧能源转换与传统企业转型研究
服务目标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其中,环保技术与标准是发达国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从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度推动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纺织经济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本项目以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为支撑,对山东省传统纺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机制、过程及路径展开研究,积累传统企业进行转型的案例,探索可以推广和复制的纺织工业转型和改造的理论和经验,为传统纺织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服务。
服务内容
1、传统纺织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机制
2、传统纺织企业的低碳、绿色转型战略与支撑体系
3、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和改造的理论和经验
服务对象
相关企业、产业和政府部门(发改委、经信委等)
责任人
袁丁:青岛大学讲师
电话:0532-8595-7336
邮箱:yuand0592@163.com
所属研究机构:非织造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研究院